Wednesday, April 18, 2007

沙特的地獄

死後天上的神會以人在世間的表現,做一總結,裁決人死後是下地獄還是上天堂。世上所有的宗教都以此來訓誡人們,希望以此勸誘人們行善避惡。而大致上說來,地獄這個地方,就人們的認知來說,其普遍景象就是慘烈、苦痛、折磨…;而天堂的普遍景象則是靜謐、和樂、純淨…。

天堂我沒太大興趣,地獄我會有些恐懼,但人世…人世啊,令我心情複雜。

在托爾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說之中,曾出現過這樣的橋段,大意是這樣的~某人死後見到上帝,上帝告訴他,由於他做了不少錯事,因此,必須讓他死後下地獄。這個人聽到上帝的裁決之後,大為不滿。他說:你怎能將我再度打下地獄?我剛經歷過的人世已是煉獄。

地獄是什麼?人世又是什麼?

在存在主義大師沙特著名的一部劇作“No Exit”中,沙特藉由劇中角色的體悟,傳達出該劇的核心訊息“L'enfer, c'est les autres”,這句話常見的英譯是“Hell is other people”,有人將它譯為“他人即地獄”。這齣戲劇中的角色不多,只有四個人,其中主角三人死後來到地獄,被分配在同一間密封的房間裡,不能出去。他們各懷心機地想擺脫對方,離開這個房間,甚至想殺死對方(不過由於已是鬼魂,因此根本殺不死),卻又透過對彼此的了解,發現自己真實虛偽。於是,他們就這樣不斷地彼此折磨卻又彼此需要,陷入一個永恆的惡性循環之中,無路可出(No Exit)。

在沙特的劇作之中,Garcin生前是一個臨陣脫逃的懦夫,他一直想擺脫自己總是被視為懦夫的角色,但是不可能,因為他已經死了,他的命運已定,本質已經不可能改變了。但是在劇本裡,他又會說話,還活著,這是因為在劇本裡,死其實是生的一種方式。只不過在別人眼裡,他的死,已經永遠註定人們對他的看法,所以他說:「我死的太早,人們沒有給我留下時間,讓我澄清。」劇中另一個主角則說:「人們總是死的太早,或者死得太晚了。」

不管死的太早還是死的太晚,是人終究會死。

可是死亡到底是什麼?是生理功能的全面停止?是人生經營的全面結算?所謂的上天用天堂與地獄的未來,用來作為人們人生經營績效總結算時的獎懲,自以為可以用此管束凡人,但凡人…終究只是凡人。為了避免死後進入恐怖的地獄,為了確保死後能夠進入心曠神怡的天堂,也更希望自己的人間生活能順心如意,有些人們努力的行善又作惡,也積極的圖利又佈施。他人?他人的生活品質與死後去向,自不在自己日常行事的考量範圍之內。

以自我為中心活著,卻又無法對他人的目光視而不見。

於是只要別人多說幾句閒話,多用不懷善意的眼神瞄兩眼自己,人的情緒就會大受影響。他人即地獄...人又何需下地獄才得以體驗真地獄呢?

雖然沙特堅持著「他人是衝突的根源」、「他人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地獄」。不過沙特在晚年時卻說:「不管怎樣,世界看來是醜惡的,沒有希望但是,我正在反抗,我將在希望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