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8, 2007

活著

對於人生的許多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有一點,應該每個人都會達成共識:生命並非永恆。

對於生命並非永恆這件事,有些人覺得可惜,有些人覺得恐懼,有些人覺得洩氣,有些人覺得無所謂,有些人覺得剛好…不過大家都同意,“生命並非永恆”這個定理,目前為至在人世間仍牢不可破。

我自己,覺得生命並非永恆這件事,其實挺有趣的。

生命的有趣之處,其實,正在於它的不永恆,由於它無法永恆,所以必須好好把握,由於它不能永恆,所以應該要勇往直前,由於它的不永恆,所以不用害怕失敗,更不用自滿成功。畢竟,當一切都會灰飛煙滅的時候,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有形的價值或成就,而是回歸到個人真正的感受。

於是,你會看到有些人,忙著滿足別人的要求、別人的需要,忙著駁斥別人的閒言閒語,甚或是為了避免別人的閒言閒語而壓抑自己的真正的需要與意願。遵守著大多數人的標準壓抑的活著,卻(公開或私底下的)艷羨那些少數人勇敢追求自我的生命,空虛的將自己的生命,投射在其它事物上。於是大多數人開始取笑、批評、議論、甚至辱罵那些不符合大多數人生活標準的事物。只是,真有必要如此嗎?如果那些少數的特立獨行並沒有危害到任何人的話,真有必要大加撻伐嗎?

大多數,是很好的保護傘,如果你想平安的在人間過活的話。

跟大多數人一樣,做著大多數人都做的工作,組織大多數人都組織的家庭,吃著大多數人都吃的料理,住著大多數人都住的房子,養著大多數人都養的平凡小孩,去大多數人都去的觀光勝地,照大多數人都喜歡照的相片(i.e. 到此一遊照)…只要跟大多數人一樣,就不會被攻擊,只要跟大多數人一樣,就可以不受注意的過活。大多數,就等於安全。

可該死的是,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希望受人注意(你瞧那些大多數人主動拿著自己出遊的照片給別人觀賞時的樣子,就知道啦)。所以縱使平凡的撐著“大多數”這把傘過著日子,在有機會露臉的時候,你總能看到這些大多數人,對著鏡頭激動陳詞、侃侃而談,在批評首富感情生活的時候,也頭頭是道。在有機會嘗試所謂“與眾不同”的機會時,大多數人也特別得意,喜歡拼命說嘴(而那些少數卻通常只是悶著頭去做,鮮少大張旗鼓的張揚)。

愚蠢的標準,不在於平凡與否(相信我,能甘於平凡的人,有時更為偉大)。愚蠢的標準,在於沒有主見的人云亦云。而愚蠢的人,就注定在人云亦云的大海之中浮沈,直至生命逝去。可是,愚蠢的人如果就這麼逝去,也就罷了,恐怖的是…我們在歷史上往往屢見不鮮的是…有時有些蠢人會愚蠢的走向不朽,留下一個不朽的愚蠢名聲。

生命並非永恆,不論一個人是選擇不凡還是平凡,不論他是否愚蠢,不論他的聲名是否能博得不朽的地位,生命依然會逝去。

大多數人認為,死亡是個悲劇。不論是早逝、病逝…或是自然仙逝。大多數人在死去之際,通常都帶著遺恨,總有個什麼遺願尚未完成,死亡,永遠伴隨著遺憾。而那些少數則認為:死亡是不是悲劇,要看時間、地點和方式而定;如果時間、地點和方式恰當的話,死而無憾。

於是我想起在某個紀錄片中,一位航海旅行世界的少年Jessie在海上遇到風暴,生死攸關之際說的話“A person who died on the age of 80 and never felt satisfy his whole life, that is tragedy. If I died while I’m doing something which I deliberatly wanna do… this is not a tragedy.”於是我也想起七度攀登埃佛勒斯峰(又稱聖母峰、珠穆朗瑪峰)的知名登山家Ed. Viesturs所說的話“It is not the mountain we conquered, it is ourselves.”於是我想著,活著的真正意義

活著,就請好好照自己的意志活著(當然,是在不能危害他人的前提之下)。

死去,就請安心的死去。

管別人如何。

如果心甘情願的選擇,恰巧和許多人的選擇一樣,那麼,請閉嘴,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也不要忌妒別人的人生。如果現在的生活是心不甘情不願下的選擇…不論你是否滿意,請讓我向你致哀。容我再重複的說一次:畢竟,當一切都會灰飛煙滅的時候,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有形的價值或成就,而是回歸到個人真正的感受。

請珍重過活。還有,請別成為一個腦袋長在別人嘴上的蠢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