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02, 2007

大國和小國

在人類世界裡,很習慣將東西分大小。大小,在人類的普世價值觀裡,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一般來說,在大部分的狀況之下,大,是好 的,小,是不怎麼好的。在某些情況下,大小重不重要的問題,偶爾會牽涉到質量這個因素,不過相信我,只要大,基本上就具有了贏的先機。

在這個人類世界裡,有些國家可以理直氣壯的坐在談判桌旁,頤指氣使的決斷根本不發生在他們國家裡的事情,而在此同時,有些國家卻只配坐在旁聽席上,或者更糟的是,只能守候在媒體旁靜待那些坐在談判桌旁的國家們決斷攸關自己國家前途福祉的結果。

弱肉強食。人類社會與非洲草原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別。弱者對於自己的未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決定權。一切,由強者決定。

一 九三八年秋,德義法英在慕尼黑決定了一個"小國"捷克未來的命運。捷克對於自己的未來沒有發言權,不是它拒絕發言,而是"大國"們不給它發言的權利。於 是,捷克的外交官徹夜等待,第二天看著大人物們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向他們宣佈死刑。參與判決"小國"捷克命運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於犧牲捷克的辯詞是那是" 一個我們所知甚少的遙遠國度"。

生存,在弱勢的小國國民主觀意識中,基本上是不爭的事實。不論別人怎麼看,他們,存在著。儘管世界上有很 多人認為,小國的生存與否,並不影響大國的生存, 甚至以小國的前途"交換"某些利益,也是無可厚非的想法也普遍的存在於國際社會的大國與大國走狗的政客腦袋裡。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存在著。一個他們搞 不清楚位置、名字、文化的蕞爾小國,如果再加上沒有擁有什麼重要的資源、戰略地位,一個"所知甚少的遙遠國度"不就跟家裡某個角落蒙塵的花瓶一樣沒用 嗎?!不看別處,就放眼所謂文明的歐洲吧,在動盪的近代史中,卻老是有某些國家被當成籌碼棋子交換移動,只能徹夜守候在列強會議外的候見室裡,等待列強宣 判自己國家的未來命運,由此,無怪乎波蘭國歌的第一句竟然會是"波蘭還沒有滅亡"了。

說 來悲哀。國大,國小,不是你我能決定的。國家尊嚴這個摸不著形狀的東西,在許多人的眼裡也有不同的解讀(基本上,有些人甚至還仍停留在解讀標籤,就是名 稱,的初步階段)。小國的生存,在某些情況下看來,基本上是完全沒得商量,只能靜待歷史洪流捲來,小國在洪流中載浮載沉,高舉雙手掙扎(或抗議)著,直到 下一個靠岸點來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