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05, 2007

猴子的經濟學

我們人類的靈長類表親猴子,到底有什麼智慧呢?

有人比對人類和猴子的DNA,認為差別幾希;有人觀察人類和猴子的行為,認為智慧有別;研究猴子的學者很多,不過有一位Keith Chen(Mister),一位30歲的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題真的很有趣:Prof. Chen有別於傳統的學院派經濟學家,以僧帽猴(capuchin monkey)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他們之間的合作行為並且試圖藉由訓練讓他們擁有金錢的概念。

Chen的猴子研究始於他在哈佛大學唸研究所的時期。他師事Marc Hauser教授,研究的是猴子的互助行為。他們的實驗相當有名:他們將兩個猴子放在兩個分開的籠子中,籠子裡有拉桿,拉了之後隔壁籠子的猴子會得到一顆軟糖。久而久之猴子就知道要吃到軟糖要互相合作。但是一隻猴子拉桿的次數會受到隔壁猴子的影響。如果隔壁的猴子是博愛者,每次都拉桿,這猴子拉桿次數也會變多,如果隔壁猴子是個從來不拉桿的自私渾球,這猴子就會大聲尖叫或把大便往牆上扔然後躲在角落生悶氣。

Chen到了耶魯之後開始訓練僧帽猴,讓他們擁有金錢的概念。他們給猴子錢幣(銀色中間有孔的小圓盤),猴子漸漸會學到拿多少錢幣可以換到一顆葡萄或是一粒果凍。接著Chen讓果凍的價錢下跌,他發現猴子會把錢都拿來買果凍而減少買葡萄的次數,如同經濟學理論的預測一樣。

可惜的是猴子並沒有發展出存錢的概念,但是他們偶而會偷錢。最令人震驚的事件是有一次一隻猴子偷了一整盤的錢,結果一堆猴子搶了這些錢之後開始拿這些錢來換食物。就在事情變得一團混亂的時候,Chen赫然發現在籠子的一個角落居然有一對猴子在進行性交易。完成之後,得到錢幣的那隻猴子立刻將錢拿來換食物。

這只是一次偶發的事件,所以很難論定猴子是真的在使用性來換取金錢,或是說將錢幣的價值擴大到食物以外的領域。不過如果猴子真的有性交易的概念的話應該不只是使用錢幣來換取性,食物應該也可以。比如說讓猴子餓肚子,但是讓其中一個吃飽,甚至給他源源不絕的食物,這時候應該就會有其他猴子想來跟他做性交易以換取食物...

由於被視為是很聰明的一種猴子,僧帽猴在科學界是相當紅的一種猴子,也經常是實驗的對象。不過變成Behavioral Economics的研究對象,倒也十分有趣。但是這些聰明的猴子啊...在發展出存錢的觀念之前,就學會偷錢.搶錢搞錢......這........


轉頭看看我們人類社會......
看來說到錢,人類並不見得比我們的靈長類表親更理智。


* Prof. Chen 目前在Yale教兩門課:Negotiating Strategy 和 Behavioral Economics。作為一位管理學教授,Prof. Chen承認,研究猴子的經濟行為確實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他希望從中尋找到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啟示。他的網頁如下~http://www.som.yale.edu/Faculty/keith.chen/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No comments: